姓名:陈红梅
系所:广播电视学系
职称:教授
简介
陈红梅(1975—),新闻传播学博士,硕士生导师,广播电视系主任。主要研究领域为新闻业务、影视文化研究等。江苏省网络及新媒体工作智库专家,江苏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,徐州电视台年度评优工作评委,多年来一直担任院报《新传媒》的指导教师。2016年在台湾世新大学访学半年。出版专著《电视场对学术场的介越研究》1部,教材《新闻编辑》1部,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,参与国家社科项目2项,省部级课题多项,主持徐州市社科课题3项,在《当代传播》、《编辑之友》、《同济大学学报》、《电视研究》等期刊上共发表论文60余篇。
研究领域
新闻业务研究、影视文化研究
教育背景
本科:河南大学,汉语言文学
硕士:华中科技大学,新闻传播学
博士:华中科技大学,新闻传播学
教授课程
本科生:《电视专题与电视栏目策划》、《出镜记者现场报道》、《公共关系学》、《电视剧赏析》
研究生:《中外电视史》、《公关理论与企划应用研究》、《新闻传播理论》
期刊论文
[1]镜像我与梦叙事:电视《撞死了一只羊》的精神分析学解读[J]. 陈红梅.现代视听.2020(02)
[2]电视剧《大江大河》:一幅致敬改革开放的史诗级画卷[J]. 陈红梅.电视研究.2019(05)
[3]《流浪地球》:末日逃亡的“中国表达”[J]. 陈红梅.文艺评论.2019(04)
[4]印度现实题材电影的类型表达——从《起跑线》的现实性与非现实性说起[J].陈红梅.青年记者.2018(27)
[5]从《红海行动》看“新主流大片”的影像表达与类型探索[J]. 陈红梅. 中国文艺评论.2018(06)
[6]类型批评视域下2017国产电影年度创作述评及思考[J].陈红梅.中国电影市场.2018(04)
[7]类型批评视域下2017国产电影年度创作述评及思考[J].陈红梅.中国电影市场.2018(03)
[8]我国农村留守妇女媒介形象的呈现与建构[J]. 陈红梅.山西师大学报(社会科学版).2017(03)
[9]主流话语生产与多元化发展——近年来江苏电视剧产业评析[J].刘永昶,陈红梅.视听界.2017(02)
[10]《中国式关系》: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坚守与创新[J].陈红梅.电视研究.2017(01)
[11]军旅类明星真人秀的发展现状及启示——基于《真正男子汉》与《士兵突击之勇者奇兵》对比视角[J]. 陈红梅,马祥敏.青年记者.2016(30)
[12]《花千骨》“神话”的符号学解读[J]. 陈红梅. 青年记者.2016(11)
[13]舆论反转剧:网络群氓时代的文化隐喻[J].陈晓光,陈红梅.现代视听.2015(12)
[14]名记者微博的形象呈现及传播特性[J]. 陈红梅.当代传播.2015(06)
[15]我国家庭伦理剧中女性婚姻观的变化及反思[J]. 陈红梅.新闻知识.2015(11)
[16]地域消失:场景融合中公众人物的表达尴尬[J].陈晓光,陈红梅.新闻知识.2015(06)
[17]从影版到剧版:《红高粱》叙事变更策略及文本转型究源[J].陈红梅,.新闻知识.2015(03)
[18]微博意见领袖的道德危机及形象再造[J]. 陈红梅,万小珍.青年记者.2014(32)
[19]场域协商与文化适应:关于学术场与电视场关系的现状调查[J]. 陈红梅.当代传播.2013(08)
[20]媒介生态学视野下的都市报未来生存路径探析[J]. 陈红梅.编辑之友. 2013(05)
[21]中国新闻传播学中的电视知识分子研究[J]. 陈红梅.同济大学学报. 2013(03)
[22]女性纪实情感期刊中编辑女性意识的阶段转向——从《知音》《家庭》中女性意识的现实呈现说起 [J].郭赫男,陈红梅.中国出版.2013(04)
[23]宫闱中的“看”与“被看”——评《甄环传》中的女性群像[J]. 陈红梅.新闻知识. 2013(01)
[24]“勿忘人民”与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教育改革[J].刘行芳,陈红梅.新闻爱好者.2014(02)
[25]从切糕事件看政务微博的使用误区与危机应对[J]. 陈红梅.中南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.2013(04)
[26]电视“明星消费”现象的演进与隐忧[J]. 陈红梅.传媒观察.2013(08)
[27]场域协商与文化适应:关于学术场与电视场关系的现状调查——以湖北电视台及两所高校教师介入电视场的情况为例[J]. 陈红梅.当代传播.2013(04)
[28]中国新闻传播学中的电视知识分子研究[J]. 陈红梅.同济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.2013(03)
[29]媒介生态学视野下的都市报未来生存路径探析[J]. 陈红梅.编辑之友.2013(05)
[30]女性期刊中女性意识的“出场”批判与“在场”建构[J]. 陈红梅. 当代传播.2012(02)
科研项目
主持项目:
[1]《电视场对学术场的介越研究》,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,14FXW004,2014-2017。
[2]《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市县融媒体报道舆情引导研究——基于社会心态的视角》,徐州市社科项目,20XSZ-052,2020。
[3]《风险社会背景下公众自媒体运用的媒介引导策略研究》,徐州市社科项目,16XSZ045,2016。
[4]《县市级电视媒体新闻报道质量提升策略研究》,徐州市社科项目,15XSZ-141,2015。
参与项目:
[1]《媒体法制传播与农民话语权保障研究》,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,12BXW018,2012-2015。
[2]《中国环境保护传播研究》,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,10CXW014,2010-2015。
[3]《政治博客传播效果和策略的心理学研究》,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,12YJC860039,2012-2016。
[4]《江苏电视剧产业发展研究》,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,13YSD013,2013-2017。
专著与教材
[1]专著《电视场对学术场的介越研究》,上海交大出版社,2018。
[2]教材《新闻编辑学》,武汉大学出版社,2011。
[3]参写《2015年江苏电视文艺发展报告》,南京大学出版社,2017。
[4]参写《当代新闻传播的多维透视》,经济日报出版社,2004。
获奖情况
1.多次荣获校先进工作者、“巾帼建功先进个人”称号。
2.江苏省徐州市2018年“三八红旗手”。